按年配资平台官方
8月19日,人民日报《高质量发展故事汇》栏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用四个故事生动地讲述了绿色中国的“两山”回响。首钢股份《“绿”钢是怎样炼成的?》作为第一个故事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大舞台。
提起钢铁厂,人们脑海中常浮现浓烟弥漫的景象。如今,走进首钢股份公司厂区,道路洁净、绿植葱郁、天空湛蓝,宛如置身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园区。
首钢股份(000959)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杨荣力向记者介绍:
我们是通过了超低排放评估监测的钢铁企业,实现了全流程超低排放。这份“绿色”成绩单,源于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系统性变革与实践。
要实现超低排放,关键在于打好“组合拳”。源头严防,我们严控有害元素入炉,推广高炉煤气净化与焦炉煤气深度脱硫等前端技术;过程严管,关键工序应用烟气净化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扬尘等无组织排放难抓取,我们为3117个无组织排放点装上“火眼金睛”,智能探测、精准治理;末端严治,铁路唱主角、料棚“穿罩衣”、除尘灰“走管道”,编织起严密物流“防护网”。
在创新驱动下,高炉也能淬炼出“绿动能”。因绿色参数优异,我们成为多家知名车企的优质供应商。实实在在的生态福祉也融入周边百姓生活:“洗完车不再蒙尘,晾被褥清新洁净,家门口瓜果放心入口……”抬头可见的蓝天白云,映照着首钢股份的“绿”钢炼成记,这正是高质量发展动人的底色。
近年来,首钢股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自觉把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生产全过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绿色生产力。
1
争做低碳发展先行者
首钢股份于2021年成立绿色制造委员会,于2022年成立了低碳管理中心,统筹顶层设计,强化统一管理,落实统一规划,进一步实现了国家政策的有效对接和相关方案措施的精准落地。
围绕长流程极致减碳和短流程工艺探索形成源头降碳、能效降碳、协同降碳、社会降碳四条低碳基本路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工艺流程结构、能源结构、物流运输结构,深度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从探索产品碳足迹起步,积极推进低碳管理,完善碳数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公司碳管理平台的搭建。以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LCA)管理为抓手,深化 LCA 体系研究。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库与低碳技术验证方案,为钢铁企业提供碳达峰、碳中和一站式服务。
2
争做低碳产品引领者
首钢股份率先实现全工序超低排放,是世界上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自2019年以来连续获评环保绩效A级企业。
在绿色发展之路上,首钢股份既做钢铁超低排放样板,也争做绿色低碳样板,深化高强钢减重、推进高牌号电工钢节能、开展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减排,着力突破具有发展基础的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先进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力争成为全球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先锋。
3
争做节能降耗深耕者
落实极致能效既是践行企业绿色低碳的社会承诺,也是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在国家部委的政策部署和中钢协的行动引领下,首钢股份把构建极致能效运行体系作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并率先提出了极致能效工作方案,推出多项有力措施。
4
争做产业节能推动者
首钢股份持续开发低碳排产品,积极开拓低碳排产品市场,坚持从全生命周期视角重视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推动上下游产业和谐共进、融合发展、共同减碳。携手下游客户,共同推动汽车钢材生产、使用和回收的全链条优化,开展低碳排放汽车钢材的研发与应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打造绿色钢铁供应链的探索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坚持与城市共融合,公司从产品制造生命周期出发持续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已形成企业内循环、区域产业协作、城市与企业融合的发展新模式。现在走进首钢股份厂区,“用矿不见矿”“运料不见料”“出铁不见铁”,“绿色”也向厂外延伸。
— 首钢股份的“两山”回响 —
为行业树标杆,为下游创条件,为社会谋福祉。首钢股份作为中国绿钢的先行者,正以其前瞻性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实力以及对循环经济的积极探索按年配资平台官方,引领着钢铁行业的新一轮变革。
可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